守望理想 阔步前行 ---记人民大学培训之行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06日 | ||
【作者】郑璐 1990年2月出生,民事合同合议庭法官助理。 题记:7月9日至15日为期7天的培训,内容精彩纷呈,虽然短暂但起到了成风化人的效果。点亮心中的象牙塔回到工作岗位,有感想,有感触,有感动。人的进步从来不在多少豪言壮语,只需阔步前行。 同学,为你点赞。大家是同事,几天的象牙塔之行,不同庭室科队的我们竟又成了同学,临行前看到课程安排,很多慕名已久的法学名家授课,果真是饕餮盛宴,与其说是满满的13节课,不如说是一连13场的精彩讲座,是一次期盼已久的相逢。对于离开校园没多久的年轻干警这样强度的听课不算什么,从审判模式立马转换为学生模式就好,但对于阔别校园已久的年长干警,算得上是一场考验,离开学校那么久,满满的课程还能坐得住吗?几堂课下来,不管是讲宏观理念,还是讲审判实践,民事、刑事、行政,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干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在随手刷朋友圈的年代,能放下手机专心听课,大家的认真劲儿让我感动。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一支优秀的队伍里跟优秀的你们一起共事,一起学习,是幸运的。 有限的课堂引发无限的思考。从《科学发展与五大发展理念》开讲,了解国家的发展理念和整体工作布局,意识到一个法院、一个庭室、一位干警都是自成系统的,通过正负反馈完成自稳定与自推动。埋头干活,抬头看路,倘若不从科学规划出发,只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就很难开展好工作,更谈不上人的解放和发展;了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最新进展,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待调解工作,不禁反思自己对调解工作的现有理解是否过于狭隘,当我们陷入审不完的案件中无法抽身时,是否设想过用其他方法代替诉讼化解纠纷,案件拿到手中是否先思考这个案子是适合“冷处理”还是适合立即裁判,当意识到调解其实是三对谈判同时进行,我不禁对哈佛的谈判课感兴趣了;在《宪法的司法适用性》课堂上,了解到那些敢于维护正当公民权利的人,通过实际行动一步步努力,推进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促进人权保障工作时,你是否同我一样陷入深深的反思并为之敬佩;贺教授描绘他的司法区划设想时,我们共同惊叹于司法原来可以有这样一种奇妙的制度安排。法科学生不进法院总好像没有完成人生理想,偏执的法官梦折射的是我们心中的法治情怀,在工作中你我何尝不是担心自己在智力上有薄弱环节,在政治上会不会愚蠢?“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分享报告后,终于不再停留在新闻联播的层面,深入了解其中的战略安排,终于解答了心中那么多的为什么,依然记得老师提出农村建设要印记田园与乡愁时,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北雁云依”案入选2015年度十大案例,在课堂上却引发了大家的冷思考,在姓名权还未能被充分保障的当下,我们的司法工作能否多走一步,不要留下少做一件事、少说一句话的遗憾,案件审理的职业化并不否定反而是非常需要法官具备人文关怀。 课堂外的反思——“我可以走到哪里?”走在未名湖畔,正巧赶上清华才子求婚北大才女,热闹过后,不由得想我跟这些天之骄子是有多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一年年拉开来,一生又多么的不同,该怎样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做事标准才不至于有一天我和他们的差距让人心生恐惧。“我离一个理性公民有多远?”每次反问自己时都是因为某件事情处理的不完美很自责,学习之余游走在校园里静静思考,对自己有要求是好的,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虽然辛苦但可以进步,但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何况有些情境当时想尽了千方百计确实难以周全,在社会阅历并不丰富的青年时期需要试错的机会,这不正应了那句“若有扭转乾坤之力,谁愿意顺其自然”。 不做有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课前听于建嵘教授作词的歌,看着画面里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想到当前的种种困境,我竟有些无力。对,最让人难受的是有心无力。被理想包围的年纪怎么能没有家国情怀?但现在我更懂得,提高自己才能做更多有益的事情。院里年轻的小伙伴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你们是否同我一样,大学里从未想到过自己会来到农村冒酷暑、顶烈日,穿田间地头,翻崎岖小道,去梳理家长里短。春去秋来,当深入其中,才体味到酸甜苦辣,才发现这让人羡慕的法官职业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洒脱,那么恬静,是否感触到真真切切,鲜鲜活活的法官,并不轻松。 感恩有你。参加了熊猫书院线上读书活动,在人大培训时正读的是《精进》,里面讲了一种现象,就是我们会为了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调整对自己的标准,如果环境是“低标准”的,那这个环境里的个体,就会在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度过每一天。读到这里,我更加庆幸了,在积极努力的氛围里,学习成了法院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常常思考如何完善自身,竟没有时间抱怨工作辛苦,抱怨生活艰难。苦中作乐的浪漫情怀和珍贵的同志友情萦绕着这一支积极向上的队伍,非但不是降低标准,倒是常常自愧不如,23岁来到这里,忙碌有序、简朴有趣的生活,每天下班的时候,会感慨生活是如此地淳朴和平静,自己如此幸运的踏实成长着。几天的学习,或许我们有些羡慕教授们有做自己的自由和做自己的胆量,但没有谁的生活是云淡风轻,想来那也是他们一步步努力来的结果吧。学习的最终意义恰恰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内心的觉醒,怀揣单纯的理想,把每一步走得踏实坚定,是普通你我最动人的地方。村上春树说,活着就意味必须做点什么,请好好努力。在青年时期,愿我们葆有远大理想,心怀美好愿景,共筑远大前程。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