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平阴法院:创新司法治理路径,增强纠纷化解时效,打造繁简分流改革“平阴样板”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9月28日

  2020年,最高法启动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济南两级法院成为全国首批15个试点城市之一。一年多来,平阴法院以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为突破和抓手,延伸拓展诉前调解和诉后和解,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把案后和解和以案释法做到位,让各种纠纷找到最佳解纷途径,已显现出良好成效。其经验做法和改革成效入选中共济南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地方改革案例。

  6f96f7a0c26ccbedd0c8dc247580d7e9

  db68199a7bc3a51e7c99aa6c4af9634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要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最高法启动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平阴县围绕改革试点工作,打通繁简分流的运行堵点,延伸拓展诉前调解和诉后和解,让各种纠纷找到最佳解纷途径,切实保障司法公正和社会和谐。目前,平阴法院的简易+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到99.56%,一审服判息诉达到90.45%,均位居全市法院前列,民商事案件平均办理期限为40天,同比缩短19天。创新开展的“网格+法官”工作模式,被最高法常务副院长贺荣评价为“平阴版枫桥经验”。

  一、改革背景

  (一)群众司法需求上升,审判需要“快速”。随着当前社会矛盾纠纷高发、多发,特别是立案审查制变更为立案登记制后,诉讼案件数量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对法院公正高效审理案件的期待亦逐年提升。

  (二)基层邻里矛盾纠纷,审判需要“慎重”。我国是传统礼仪之邦,基层农村一些邻里纠纷,并不一定要分出个“你黑我白”,如果将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通过司法解决,看似解决了矛盾,很可能会增加心理的疙瘩和不满。

  (三)人案矛盾突出,审判需要“提效”。人案矛盾不单纯是人员数量问题,更与诉讼理念、审判管理、诉讼制度、资源配置、司法能力等多重因素息息相关,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释放潜力、盘活资源、激发活力。

  二、主要做法

  (一)诉前,搭建多元互助解纷平台,推动纠纷提前化解。坚持矛盾化解在前,开展纠纷前端化解、重点化解、源头化解。一是探索“网格+法官”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法官作为司法工作者,在矛盾纠纷调解中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说服力。依托网格管理工作机制,在孔村法庭创新推出 “网格法官工作室”,法官姓名、联系电话、微信二维码等信息公示上墙,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创新“网格+法官”工作模式,法官主动下沉社区、融入网格,精准接单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指导诉前调解,并协助法院开展送达、调解、执行、信访化解等工作,实现了对涉法涉诉案件的诉源治理,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网格法官工作室建立半年多以来,借助网格力量化解矛盾纠纷80多起,有效促进了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二是探索类型化矛盾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重点化解。率先开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类型化解纷试点改革,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设立交通巡回法庭,实现轻微道路事故纠纷立案、调解、司法确认“一体化”。交通巡回法庭成立以来,累计处理道交案件792件,其中源头化解785件,申请司法确认43件,诉前化解率达99.12%。三是探索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制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办法》,依托全县15个调解委员会,选任42名特邀调解员,与东毛铺村、会仙山社区等20余个村居社区建立对接关系,建立健全法院与工会、司法、公安等部门联调机制,推进诉讼服务成建制入驻全县综合治理矛调中心,形成了多项富有平阴特色的多元解纷机制。

  (二)诉中,打通繁简分流机制运行堵点,提供最佳解纷途径。制定出台系列程序性规范文件,完善与繁简分流改革相匹配的诉讼程序机制,高起点、高站位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一是严格立案甄别,源头上推进简易+小额程序适用。在立案庭设置专职分流员,精准甄别案件类型,除依照法律规定必须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外,所有案件均立简易程序,标的额5万元以下的简单民商事案件按小额诉讼程序应立尽立。通过减收诉讼费、提高诉讼效率等优惠政策,鼓励当事人选择适用小额程序。试点改革以来,全县按照普通程序立案的民商事案件共59件,普通程序立案率仅占0.36%,简易+小额程序适用率达到了99.64%。二是配强速裁团队,打通简单案件快审通道。在立案庭设立速裁法官和三个速裁团队,组建起“法官+2助理+特邀调解员+书记员”的速裁配置模式。实行特邀调解+司法确认+速裁的简案快审工作机制,速裁团队在诉讼前端筛选案件,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简单民事案件,委派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速裁团队根据调解结果迅速出具司法确认书或调解书,调解不成的,速裁法官当判则判。剩余案件分流至精审团队,确保案情复杂的案件得到精细审理。三个速裁团队办案比例超过全院的三分之一,结案用时17.4天,服判息诉率99.3%,15天内结案率达到89.1%。三是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提速案件办理质效。强化对案件节点的流程,明确规定案件立案、送达、开庭、合议、宣判各个阶段的时限,修改法官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对简易民事和小额诉讼程序案件分别确定40天和15天的平均审理周期,每相对缩短和延长一天分别进行加减分奖惩。严格监督调度超审限案件,对超审限案件实行临界警示、实时通报、领导包案、定期调度等方式,全程跟进案件审理。

  (三)诉后,德法相济开展释法和解,促进案结事了人和。结合平阴“和”“孝”文化,坚持德法相济、情法兼顾,强化以案释法宣传教育,促进案件当事人和解息诉。一是实施上诉约谈工作机制。对于当事人有上诉可能的案件,提前预判,制定约谈计划,强化释法明理,努力提升服判息诉率。实行发改案件月通报和分析制度,根据发改分析及时统一法律适用和规范裁判尺度。二是实施案件执前和解工作机制。在审判绩效考核中,设置裁判文书自动履行率达到70%,调解案件执行率不高于30%等硬性指标,倒逼法官注重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杜绝一判了之、一调了之。建立完善“提前告知风险、降低抗诉期待,坚持法群面谈、平衡利益诉求,寻求多赢共赢”的“以和促解”工作机制,促进败诉当事人快速履行法律义务。三是开展以案释法工作机制。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彰显司法水平的重大案件以及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推出普法剧场《小曹释法》,解读群众身边的法治故事,传递法治正能量,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三、取得成效

  一是矛盾调处受到肯定。“网格+法官”工作模式,为法院更好的通过司法途径调解社会纠纷创造了全新的平台,提升了司法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贺荣对此给予高度肯定,要求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矛盾化解模式。

  二是收案数量实现下降。2020年三大类诉讼类案件收案同比减少137件,收案数量在连续增长10余年后首次出现拐点,2021年收案增量逐月呈下降趋势,预计到年底收案数量同比下降5%左右。

  三是审判质效明显提升。2021年上半年,简易+小额程序适用率为99.58%,平均审理期限为33.34天。互联网开庭176件,电子送达适用率为393.65%,送达期限同比缩短43%。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群众满意是前提。改革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推进繁简分流改革,必须围绕提升群众诉讼体验和司法改革获得感来开展,坚持开门搞改革,改革推进每一步都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将群众满意、获得改革实惠作为评估改革成效的标准。

  (二)严守司法规律是基础。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繁简分流改革始终坚持以《民事诉讼法》为法律遵循,以方便、快捷化解矛盾纠纷为方向,做到规则创新与审慎稳妥相结合、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不断深入推进流程再造,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完善诉讼制度机制,为社会治理提供协助和服务。

  (三)参与社会治理是关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人民法院作为社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发挥司法确认效率和即时化解矛盾的作用,同时要用好基层网格化管理优势,以网格普法,法律强网,助推社会治理成效全面提升。

  (四)融入地方文化是特色。将地方文化融入改革事项,发挥地方文化持久、深沉的影响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阴县充分挖掘地方“和为贵”文化内涵,以“和气、和善、和睦、和谐”理念开展诉前调解和诉后和解,针对农村邻里纠纷审慎启用法律程序,避免可调解的“活扣”变成法律程序后的“死结”,有利于纠纷源头化解和社会关系修复。

关闭

版权所有:平阴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青龙路119号 电话0531-87712368 邮编:255095